学术研讨会我校举办中日语言教育研讨会


12月11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日本语学院、国家语委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承办的中日语言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中日外语教育界专家一同探讨中日两国的日语、汉语教学及相关领域。会议内容涉及中日两国日语、汉语教学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宏观话题,以及双方语言教学中教学方法、教材、学习者研究等微观话题。通过主旨演讲以及专题讨论,加强中日语言教育相关领域工作推进的交流和互鉴。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常俊跃教授主持,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马箭飞主任发表讲话,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教授致辞。


首先,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马箭飞主任向出席本次中日语言教育研讨会的各位领导与嘉宾致以诚挚的问侯,并向刘宏校长表示衷心的感谢。马箭飞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中,语言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强调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推动中日教育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夯实人文交流基础、汇聚人文交流力量,以语言交流合作促进人民相互了解,努力筑牢友好的根基。最后,马箭飞主任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与中日语言教育领域专家一道总结和分享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借鉴、相互探讨,为更好推动两国语言教育双向交流,促进两国语言教育共同进步建言献策。


    随后,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教授代表大连外国语大学致辞。刘宏校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我校作为日本本土以外最大的日语教育教学单位多年来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及日本研究院的建设成绩,并指出学校从1964年创办大连日语专科学校以来,在办好日语学科专业的同时,坚持服务国家外交外事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时期,我校以建设东北亚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为发展目标,将通过发展日语教育和中文教育,推动建设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共同体,服务中日友好交流事业。刘宏校长希望与会中日专家学者围绕语言教育交流主题,探讨新时代中日语言教育的新路径、新机制和新方法,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加强双方优质资源与资讯的沟通交流,共同提高两国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切实推进日语教育和中文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共同促进两国教育交流合作进入新阶段。


开幕式结束后,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语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修刚教授以及日本大学特任教授、东日本汉语教师协会会长吴川教授为本次研讨会做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由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常俊跃教授主持。


修刚教授就“中国日语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以高等教育为中心”做了主旨发言。修刚教授介绍了中国日语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日语专业的转变和中国日语学历教育的走向,指出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为立德树人、培养知识、素养、能力,并突出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理念,分析了中日两国语言教育协作的可能性和中日两国语言教育交流合作的前景。


吴川教授以“日本汉语教学的回顾与展望”为题做了主旨发言。吴川教授对日本汉语教学做了简单回顾,指出现代日本汉语教学的教员比例的变化以及新冠疫情下线上授课形式对汉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指出日本的汉语教学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教材的现状。希望能充分利用国内的国际汉语教学的大平台,开发出有日本特色的汉语教材及相应的考核系统,并充分利用新科技打造出更有使用价值的共享教学软件。


主旨发言结束后,进入专题研讨环节。专题研讨围绕“促进中日语言教育双向交流”“中日语言对比研究”两大专题进行专题发言及交流。第一专题由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于飞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赵延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陈军教授、大阪大学中文系中田聪美副教授、大阪府立福井高中谷ミヤコ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高木立子老师分别作了发言。

北京大学赵延风教授首先就“世界变局中的对日汉语新思考”做专题发言。赵延风教授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逐渐复兴,亚洲世纪正在到来。在此背景下,应注重亚洲主体性思考维度下的对日汉语教学,深入研究和关注“汉字圈”汉语学习者的特点,从顶层设计开始重视“汉字圈”学习者的特殊性,全面打造符合“汉字圈”汉语学习者的高效教学模式。将中日语言教育提高到文化传统维度,迎接低龄化、高龄化、非学历汉语、网络化学习热的到来。

北京语言大学陈军教授随后就“双向交流,相互促进”做专题发言。陈军教授首先介绍了日本大学的中文教学情况,包括中文公共外语课以及中文专业的建设情况。提出教学语言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发适合日本中文学习者的线上数字化中文素材及教学资源、加强调查与研究等希望和建议。

大阪大学中田聪美副教授随后就“关于日本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的几点看法”做专题发言。发言中,中田聪美副教授着重分析了中日两国硕士阶段汉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探讨了两国汉语教师培养的不同。发言指出中国的大学有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型学位之分,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而日本的大学院教育把汉语研究型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几乎没有考虑从事不同层次汉语教学的教师培养。由此指出日本大学院难以培养熟练的汉语教师。由于研究生院汉语专业的日本学生和外籍学生的比率不平衡,日本本土汉语教师将会愈来愈少。

大阪府立福井高中谷ミヤコ老师随后就“大阪府立高中汉语教学现状”做专题发言。谷ミヤコ老师首先介绍了大阪府立福井高中的汉语教学,指出高中生的汉语教材需加快建设。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木立子老师就“中国学生在日语学习上存在的误解”做专题发言介绍了中国学生在音声上的误解和文章上的误解。高木立子老师指出语言教学要加强练习学生的深层的建构能力,不要拘泥于个别的单词和表达。

第二专题以中日语言教学对比研究为主题,分为讨论语法研究与日语及汉语教学以及汉日对比与日语及汉语教学。第一环节为语法研究与日语及汉语教学,这一环节分别由日本关西学院于康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林璋教授、山东大学时卫国教授、日本明治学院大学西香织教授发言,讨论由于康教授担任主持。


日本关西学院于康教授首先就“对外汉语与日语教学中语法和语义概念的有效性与无效性—以‘主语’和‘宾语’为例”进行专题发言。于康教授首先指出汉语、英语、日语三种语言动词分类及基准的区别,认为“主语·宾语”这种类型论不是一种有效的、普遍意义上的概念。其次就日语中的宾语与汉语中的宾语进行区分,指出汉语的宾语分类较日语种类更多、更复杂,并结合汉语和日语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指出汉语与日语中对于宾语的定义和基准不同。之后介绍了古日语中的宾语及用法,提出相对于 “主语·宾语”的概念,使用含义层面的“主体·对象”概念更为有效。

福建师范大学林璋教授随后就“日语教学中的翻译”进行专题发言。林璋教授认为通过写作等使用目标语来确认、或者转换为母语进行确认即翻译;其次,林璋教授指出翻译相较于对话与写作,能够更全面的对习得效果进行确认。从习得效果确认的便捷度来看,翻译能够在课堂上随时进行确认,比对话和写作业更为便捷。之后介绍了教学中的两种翻译,分别为作为教学手段的翻译即教学翻译和作为教学目的的翻译即翻译教学。指出中日日语教学的最大差异就是是否实施翻译教学。“翻译”是一个便捷的教学手段,要实现大规模的跨语言交流,“翻译”是最有效的途径。

山东大学时卫国教授随后就“对比研究与汉日语教学”进行专题发言。时卫国教授指出对比研究的目的在于为语言教学提供依据,改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具有可比性和不可比性,即母语与对象语之间存在对应性和不对应性,进行对比研究应从对应性部分入手。时卫国教授也指出对比研究有助于翻译研究与教学,促进机器翻译、人机对话、人工智能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日本明治学院大学西香织教授最后就“日本汉语学习者和中国日语学习者之理解型交际策略对比研究—以求职应聘面试场面为例”进行专题发言。西香织教授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指出中高级阶段的二语学习者应该主动采取一些积极性的交际策略,重复使用多种交际策略,以便能更好地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

第二环节为汉日对比与日语及汉语教学,这一环节分别由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张麟声教授、日本鹿儿岛国际大学战庆胜教授、日本大东文化大学高桥弥守彦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姚艳玲教授发言,讨论由战庆胜教授主持。


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张麟声教授首先就“试谈建立在汉日对比研究基础上的写作教学”做专题发言。张麟声教授指出外语教学的两个层面分别是以“读、听”为主的理解层面和以“说、写”为主的表达层面;对比了母语写作教学和外语写作教学,并结合《新经典日本语基础教程》与《新编日语》两种教材的具体例子,指出应重视为学生提供外语和母语在“内容的逻辑层次、词语的书面属性、问题的种类知识”方面的异同知识。

日本鹿儿岛国际大学战庆胜教授随后就“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看待汉语中的敬语现象”做专题发言。战庆胜教授从“尊敬语”“谦敬语”“高雅语”三个角度对汉语敬语的实质内涵进行梳理,并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结合名位关系、亲疏关系、说话人对自己所处场景的认知等来阐述汉语敬语的具体语义功能,指出汉语敬语的使用必须在敬语这一系统之内依据说话者和对方之间的名位关系、亲疏关系选择得体的语句。强调汉语敬语研究应该是汉语语言研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及跨文化与跨文化语言交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高桥弥守彦教授随后就“从短语论的角度探讨汉语定语部分的词序问题”做专题发言。高桥弥守彦教授通过具体的实例指出名词短语结构的复杂性。

大连外国语大学姚艳玲教授最后就“日汉语构式选择的认知对比研究—以非意志性结果构式为例”做专题发言。指出日语倾向于将说话者作为主语,多用主观性的表达,以说话者视点为基点主观性地描述非意志性结果事件。而汉语多用客观性的表达,选用被动构式更客观地描述非意志性结果的发生。姚艳玲教授指出日汉语在表达同一非意志性结果事件时构式选择存在差异,反映了日汉语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的认知方式。

至此,中日语言教育研讨会的两大专题发言全部结束。会议上,各位专家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和互动,为中日语言教育方面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中日语言教育研讨会的召开不仅为进一步展开中日语言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加强了海内外学者对于语言教育领域的互鉴与交流。


最后,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常俊跃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的闭幕式。常俊跃教授表达了对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衷心感谢。常俊跃教授表示,各位专家的发言不仅明确了中日语言发展的历史现状,还引领我们展望了中日语言教育的未来趋势,为今后中日语言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提供了思考探索的空间。大连外国语大学今后将继续搭建学术交流与研讨平台,为中日友好往来作出更大的努力。常俊跃教授再一次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在疫情结束之后相约大外,实现面对面的学术交流。至此,由我校主办的中日语言教育研讨会成功闭幕。

(文/赵彦民 佟德 薛姣)


上一条:“校企联合定制班开课啦”——我院举办野村综研(大连)科技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定制班揭牌仪式 下一条:日本语学院党委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 “三进”工作主题党日暨工作推进会

Page top